社论:德国副总理访华有何正常之处和不同寻常之处?

社论:德国副总理访华有何正常之处和不同寻常之处?

来源:环球时报 第四次中德高层财金对话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莱因拜尔共同主持。克林拜尔是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首位访华的成员。此访体现了德中沟通机制的连续性。此访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德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彼此深度融合。对话渠道的畅通不仅关系到两国利益,也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访华。资料图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访华既正常又联合国苏尔。常态,是指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德正在成为不同文明、制度、道路国家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典范。德国新政府成立后,习近平主席应约同默茨总理通电话。德国明确表达了发展对华关系、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的积极意愿。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任16年间共12次访华,成为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访问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克林拜尔此次访华可以视为两国高层接触系列“频繁互访”的一部分。王毅外长应德方要求同瓦尔德福特外长通电话应德方要求,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还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赖希举行了视频会议。一些德国媒体也称此次访问“不同寻常”,并暗示德国副总理“在困难时期”访华。所谓“艰难时期”,可能是指德国一些政客近期不断将中德两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主张对中国科技企业采取“强硬立场”,推动制定所谓“减少中国依赖”计划。德国外长瓦尔德福特原定10月底访华的推迟成为外界猜测的焦点。在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大西洋两岸向中国立场趋同的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克林拜尔此访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德国国内反对“脱钩论”的理性务实声音。代表g。德国外长瓦尔德福特将访华推迟至10月底。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面临所谓“对华不公平竞争”和供应链“威胁”,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利言论出现在德国经济社会矛盾集中之际。这并非巧合。在一些德国政客眼中,中国成为改变冲突的“替罪羊”。然而,上述说法不仅毫无道理、毫无根据,而且忽视了中国和阿莱尼亚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事实。中德关系的韧性源于两国深厚的经贸联系。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双边货物贸易额达1634亿欧元,再次超过中美贸易额阿特斯和德国。德国企业对华投资不减反增。 2024年上半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达73亿欧元,2023年全年超过65亿欧元。大众、巴斯夫等大公司将中长期发展战略更多地聚焦于中国市场。克林拜尔此行还将在上海参观西门子Healthneers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西门子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30多年。他们也是深度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共享广阔发展空间的“同志”。这足以证明中德两国产业互补性强、利益共同点。今年是中葡首次高层财金对话十周年这只是中德之间80多个各级对话合作机制之一。去年,两国刚刚庆祝中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中德合作往往以十年为尺度来衡量,证明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这种日益紧密的“依存”关系是两国互利共赢的基础和支撑。中德国旗 资料图 在17日公布的《第四次中德高层财金对话联合声明》中,中德同意扩大双向市场开放。两国领导人达成27点共识,包括共同改善经济状况、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等。此次财金对话释放出明确信号。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面对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断裂风险加大的背景,中德决定理性、负责任地管控分歧,扩大合作,利用更加稳定、开放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为全球经济提供难得的、宝贵的确定性。 “我们不仅要谈论中国,还要与中国保持对话。” “世界上许多问题只能通过与中国合作来解决。”克林拜尔先生卸任前的讲话揭示了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中德合作是现实需要,相互尊重是必要前提。我们欢迎德国副总理向中国伸出友好橄榄枝,敦促他为德国和欧洲带回中德、中欧可持续共赢合作的可信前景。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我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帐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