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改善 |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

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改善 |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

“无论怎样治理国家,首先要让人民富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 “十五五”规划建议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由市场评价各种要素贡献、按贡献确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切实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扩大群体规模”等指明了方向。中等收入群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十四五”以来,我国人均GDP从2020年的10632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000美元,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十五五”规划草案指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不仅需要着力推动经济质量的有效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增长潜力,而且有赖于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形成。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也是满足人的根本需求的消费者。在橄榄形分配模式中,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大致处于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持续扩大,可以直接改善经济体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扩大内需,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充当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尽管贫富差距仍然存在,但城乡、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正在缩小。与此同时,日本中等收入阶层规模不断扩大,达到4亿多人。毫无疑问,“中国扩张”和“提高水平”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未来10年左右,我国中等收入人口数量将突破8亿人。目前,低收入群体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规模很大,构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继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必须聚焦重点群体,落实具体政策,鼓励更多低收入人群加入中等收入阶层。成功分“蛋糕”的前提是把“蛋糕”做大、做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正是这个标题的含义。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让低收入群体更多收入。为经济增长提供机会和条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稳定现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采取其他措施和路径,全面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等收入群体稳定增长。现代化能够以越来越公平的方式惠及所有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超大市场的需求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的供给优势。人才优势,拥有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有信心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采取坚定举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理论评论频道接受投稿。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cn(#替换为@)。更多信息请参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请注意:以上内容(包括图像和视频,如有)不能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媒体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