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中国制造变成危险标识

阀门2019年09月26日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迅速融身国际市场,并以“价廉物美”赢得全球消费者的爱好。据报道,美国2006年进口的1.7万亿件商品中,约15%来自中国。 美国资深莎拉邦乔妮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真实经历》中,这样写道:“没有中国货的一年,生活简直是在与家人的争吵中度过的。我试图证明‘中国制造’并不能影响我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事实并非如此。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知你: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在美国)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愈来愈麻烦,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大增加。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但近年来,一场针对“中国食品”乃至“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场新危机的出现,不但有着中外产品质量标准差异,还有着来自出口市场竞争者的敌意,欧美等发达国家媒体的轻视行动。同时,一些国内企业也不得不咽下自己的短视行为所带来的恶果。这些企业简单地将产品交付给海外经销商,而没有建立强大的终端营销体系。 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解析这场危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已开始受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要在国际市场重树中国制造的信誉,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第一,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规范体系。第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这类扶持,不但需要体现在融资上、税收上、项目上,更需要体现在质量管理上、经营理念上、人力资源上、技术创新上。第三,建立全球共同的质量体系。第四,对外宣传和批驳两手硬。中国产品在全球形象的危机化,与中国产品对外宣扬与批驳不硬有相当大的关系。在国际市场,中国产品大多只顾闷头赚钱,基本不愿意在品牌上进行投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但使我们丧失了应有的利润空间,而且会使我们终究丧失未来的市场。而面对国际一些轻视性舆论批评,中国产品的正面批驳也是不充分、不到位的。例如境外部分媒体对出口美国“中策轮胎”和出口日本“土锅”的报道,就是不真实、不客观的,但我们的批驳气力又何在呢? 中国是世界经济第四大国,中国制造成为惠及全球经济的一股重要气力,但中国产品的形象与市场地位极不相适应。中国企业必须要走产业升级的道路,而不以降低质量的方式来确保利润,避免“中国制造”成为全球消费者眼中的“危险标识”。 (来源:中华机械)

小儿脾胃虚弱的治疗
小孩脸色发黄如何调理
小孩半夜流鼻血
相关阅读
笔记本电脑制造工艺可到0.2nm?

来源:内容由元器件零售业观察(ID:icbank)编译器,妳。 据日经报道,imec...

2024-12-27
2022年东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参考资料、备考指导

大家好,我是22年上岸华东师范该大专攻法文第二语言古典文专攻的专攻娥。...

2024-11-05
【手慢无】Plus会员专享47元 京东自营帅气竞走雨衣

2022-06-23 09:18:04 所作:张军 随着夏末暴雨的预示,打工人出门需要更高的随...

2024-11-03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长公告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统战部发函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统战部发函 为在干部所脱颖...

2024-10-26
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任职申请人获批

平安第一银行理事长杨铮任职期间教师资格获批 【大河财立方消息】5月20,...

2024-10-24
2022年焊工考试高级焊工考试梁汉文套卷及答案

考题来源:优题珠社会公众号 2022年焊工入学Senior焊工入学Remix套卷及解答,...

2024-10-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