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不利因素增多技术

机械泵2020年03月17日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让“低碳经济”一下子成为妇孺皆知的字眼。尽管会议之中分歧争论不断,但毋庸置疑,节能减排、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都无法回避的议题。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成为人类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绿色生态文明转型的一个起点,在这种转型中,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罢,都将面对社会责任的确定与担当。

从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人类的产业发展正从信息经济时代转向能源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与服务从关注劳动、技术要素投入下的劳动生产率,回归到关注自然资源投入下的资源生产率。面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要求,中国政府极为负责地提出了明确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比例,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容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增长,面临着诸多困难,最直接的就是要依据低碳经济的要求,推动和实现产业转型。

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如何转型?如何在积极转型过程中实现发展与减排的统一呢?从当前情况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推进:

一、积极推进高碳产业从高能源消耗向低能源消耗转型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钢铁、船舶、机械、建材、石化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业特征的行业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这些产业在能源使用过程中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碳排放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快速跳过工业化阶段,大幅度减缩重化工业比重。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提高重化工业能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化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是产业转型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国减排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就提高产业能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使用效率而言,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有很大空间。目前,我国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高,主要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高 0%.研究表明,我国电力、钢铁、石化、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和45%;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 倍。这些数据,既反映了中国目前的能源使用量大,也从另一方面充分表明中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巨大。

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需要依托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从部门结构看,工业用能的比例虽在下降,但仍是最大的能源消费部门,而交通和建筑物用能则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部门,因此,这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要实现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提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推动高消耗高污染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转变,即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产能,以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通过生产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来降低成本,发展生态型工业园。具体应做到: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且缺乏规模效应的炼铁、炼钢产能和水泥产能等;淘汰低效电机,通过应用调频技术和调峰技术等来实行工业节电;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力开发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低能耗技术等等,都是降低高碳产业碳排放的具体有效措施,中国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所起步,也必将快步向前。

二、加强企业“微笑曲线”两端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减排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下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达国家的高耗能、高排放部门如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将面临强制性的减排要求,为此,它们一方面会积极进行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另一方面则可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在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同时,减少自身的环境污染。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的工业基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取得了经济增长,但代价也不可忽视。我国目前每年出口大量高碳经济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在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据统计,我国大约2 %的污染是在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这种高碳经济下的出口模式,使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基本处在价值低的制造环节,这种通过制造环节获取微薄利润的产业分工地位,直接造成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下的产业竞争力的缺失。

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自于该国的企业竞争力,而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实现更多地是来自于企业的设计研发、销售、售后服务和品牌。以美国通用为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近几年的利润增长中,有1/ 左右是来自其资本额仅占 %的金融子公司,而传统汽车生产的利润则十分微薄,甚至是亏损的。由此可见,在推进低碳经济过程中,我国必须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既是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取产业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使我国实现低碳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总之,我国要改变自身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升产业在研发设计、销售及品牌环节的实力,加强企业“微笑曲线”两端的国际竞争力,力求实现产业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三、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都是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新型行业。通过发展新型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的化石能源,逐步建立起低碳的能源系统、低碳的技术体系和低碳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是中国产业转型的长期方向,也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争取主动。

以电力产业为例,我国CO 2排放量以电力产业最大,热力电站大约消耗我国年原煤产量的50%以上。在电力行业中,火电改造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2006年,我国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的火电的比例是77.82%,也就是说高碳的火电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清洁能源的比例不断上涨,但是还不够理想。为此,我国正积极通过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等手段来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中进行研发、创新和商业化应用,希望通过对这些新能源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来实现对火力发电下的高碳化石能源的替代。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史上为国家的核电事业作过重大贡献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正在与美国的西屋公司合作,从西屋引进其先进的核电技术,同时通过吸收、消化、创新的阶段性发展,力争在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上求得突破。

在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态势下,我国虽然暂时还不能做领跑者,但也绝不意味着只能做跟随者。2008年8月国际气候组织发布的 《中国的清洁革命Ⅱ低碳商机》报告指出:中国在短时间内已经在一系列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主要电动车、风能、太阳能光伏和节能产品生产国大国之列。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低碳产业发展从理念到组织、从政策到制度、从规划到行动的层层落实,我国实现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的转型,又何尝不是一次国家的产业崛起呢?

(来源:解放日报)怎么治疗下肢瘫痪

止咳先祛痰的说法对吗

南京治疗男科费用

如何治疗中老年人便秘
他达拉非多少钱
脑血栓服用通心络怎么样
相关阅读
刘先银经典点问道:论文与文学的向度与维度,人生论美学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

刘先银经典点说:专著与文学的当今社会与自由度,幸福论内涵的经济效益自...

2025-04-09
《声生不息》新浪评分出炉,优点不少,但劣势也很明显

在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TVB推出的大型港乐综艺《声生不绝》两期之后,该环节...

2025-04-06
大理国西洱河新增一批应急救援设备,每隔50米就有一套...

石质西洱河两侧廊道是广大市民晨练、赏景、好去处的主要处所,然而,也有...

2025-02-04
VIA School安大略唯雅的国际高中OSSD课程介绍

VIA School(安大略唯雅国际年级) 安大略唯雅国际年级是经加拿大安大略省省...

2024-12-30
老友记的瑞秋真会穿著!碎花吊带裙穿著出洋气时髦,皮特后悔了吗?

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全世界上最迷人的人?作答是:詹妮弗·安妮斯顿。 不...

2024-12-30
脆弱!3岁女童5楼抛板凳砸凹汽车

【危险!#3岁小童5楼滚板凳砸凹汽车# 监护人承担民事索偿承担责任】近日,镇...

2024-12-29
友情链接